超過300個商標設計案例與設計經驗

針對各企業團體客製化的商標設計服務

 

研智數位創意是一家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具有企業品牌形象提升力及促進客戶產品或服務銷售力的全方位設計公司。研智數位創意秉承「創造品牌個性,提升品牌價值」的設計理念,力求為客戶提供的每一項服務,都有助於品牌價值的提升及業績的促進。研智數位創意以「企業品牌視覺建立為核心,精準行銷」為原則的基礎上全面分析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商標設計名片設計DM設計型錄設計海報設計網頁設計信封信紙設計包裝設計powerpoint簡報設計等商業設計。研智數位創意一貫堅持追求有價值的策略,有創意的表現,以為客戶提供精品服務為目標,使研智數位創意得到眾多客戶長期的支持與合作。 

102下 視覺設計概論 期中考重點 瑋瑋整理

評量

http://blog.xuite.net/hikaru.chu/twblog/209477099

第一章 視覺設計概說

 

第一節 視覺設計的範圍

一、設計的意義

在現代主義的概念中設計共分成3大領域:

1.視覺傳達設計

2.工藝產品設計

3.空間環境設計

現代的設計已成為一個無所不在的專業領域

 

設計創作的條件與目標

設計商品化的八個基本條件:目的、功效、機能、材料構造、耐用性、生產方式、價格、形式美感。

 

二、設計的體系

1.設計理論 →縱向之專論與橫向之普遍性相關研究

2.設計創作 →設計實務與設計實驗

3.設計教育 →國民教育與專家教育

 

設計教育的成形與變革

包浩斯設計教育

1.設計不再只是產品外觀的設計,更多是生產理念和經營管理

2.重視設計人才的培養

 

創新設計的學習

1.設計是一種美感經驗累積的創造性活動

2.現代設計工作者對「設計創作」應有的自我要求

1)因應變動,培養新的思考作業模式

2)親身投入當代創作實務

3)不斷的實驗與創作

 

全人設計

1.當代設計重點→訓練用創意思維解決生活問題的創意工作者。

2.全人設計觀念

1)創意概念的產生與表達能力

2)設計實務過程之理解與溝通傳達的技術能力

3)設計倫理、職業道德、工匠精神與團隊合作

4)設計專業的資歷建構

 

 

 

學術實驗與實務的關聯性

學術研究分析+實驗性創作     提供 設計實務

 

設計學術的知識體系

創作研究+理論研究+教育研究→建構→設計學術的知識體系

領域學門個體的連結與互動→設計學術的知識體系

 

三、視覺設計的範圍

視覺設計→廣義 眼睛看到的人為設計之物品

       →狹義 專指以圖形與文字設計為主的媒體活動

→以媒體區分:

1.視覺識別設計:企業的商標、標準字、色彩計劃等的基本設計系統,到將這些符號與圖案應用到所有事務的設計項目,藉由設計建構一個企業或品牌的視覺圖像系統

2.廣告設計:按照廣告創業和策劃的要求,根本主題,將表現廣告內容的符號(畫面、音樂、色彩、文字等)以適當的風格和意境組合起來的過程。

3.海報設計:海報(poster)亦稱「招貼」,屬於廣告設計的一種

           海報主要內容:1.明確的主題

2.正確的時間和地點

3.海報印製的單位名稱

4.包裝設計:包含對包裝的形狀大小構造及包裝材料等方面的創造或選擇通常歸類於平面設計之下但有時也歸於工業設計範圍內

5.影像與插畫設計:

6.印刷媒體設計:

7.數位媒體設計:是視覺設計表現的延伸加上時間性與聲音的表現後透過平面的屏幕進行傳達

 

 

第二節 視覺設計的創作基礎

一、視覺設計創作的基本概念

人類行為(behave)範圍:具有目的性、具有意識的

 

(一)視覺設計創作的基礎素養

視覺設計創作的基礎素養如下:

1.設計的理論基礎

2.設計的史學基礎

3.設計的美學基礎

4.設計的實務基礎

5.設計的創意基礎

6.設計的技術基礎

 

   設計是依循人類行為價值的選擇判斷

設計理論的標準:

1.設計的易明性

2.設計的普遍性

3.設計的現實性

4.設計的應用性

 

(二)視覺設計創作的基本態度

當代視覺設計的基本態度應具備:p12

1.創新創意之思維

2.美感品味之追求

3.專業技術之鑽研

4.職場服務之精神

5.經濟效益之維護

 

(三)視覺設計體系之創作實務與創作實驗的關鍵性

1.視覺設計實務與視覺設計創作根源於設計實踐經驗

2.視覺設計創作建立於視覺設計實務過程中的用心開發與創見

3.設計實驗創作靈感常常根源於藝術的創作

 

 

二、視覺設計之實質內涵p14

視覺設計深入遍佈於生活

格里羅:1.設計是眾人之事

2.我們在其中食住,在其中追尋樂趣,祈求福祉

3.設計並非知識階段的專屬產物,它若一但與大眾脫節,將失去其存在價值

 

良好之視覺設計應具有下列特點:

1.傳達訊息

2.環境美化

3.生活品質的提昇

4.形象的塑造

 

第三節 視知覺心理學

一、關於視覺感知

(一)視覺感知的意義

五個感官系統 :眼、耳、鼻、舌、身

五大主要感覺 :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軀體覺

 

眼球的主要構造:

1.眼瞼

2.虹膜(又稱為虹彩)

3.水晶體

4.視網膜

5.中心窩與視神經乳頭

 

視感知覺

(二)視銳度的內涵(VISUAL ACUITY):p18

     視銳度=視力

     影響視銳度的變數:

1.照明水準

2.物體與背景的對比反差

3.物體大小

4.背景光的明亮度

5.年齡

6.活動速度

視覺能力:

(三)藍道爾氏環(Landolt ring):C字視力表

(四)視野(Visual Field):在任何一瞬間經由視覺可以看見的世界

 

二、關於視覺心理學→

(一)感覺與知覺

   1.感覺變為知覺其間要經過選擇的歷程。

   2.感覺:接收即刻的事實性資料

     知覺:將感覺資料與經驗聯結而產生的組織。

 

(二)知覺的心理特徵

視覺心理學→1.生理學(大腦與眼睛)

2.環境生理學

3.認知心理學(記憶與思維)

4.格式塔心理學(視覺知覺)

藝術創作→ 平面藝術(繪畫與影像)→創造力

           立體藝術(空間與產品)→創造力

 

(三)知覺的歷程

五感與知覺的歷程

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軀體覺

知覺的歷程:空間知覺、時間知覺、移動知覺、錯覺、超感知覺p19

 

(四)知覺的定義

知覺的定義:

1.理解(或認知)2.感覺3.想像4.情感

 

「傳達」的概念:p20

藉由說話、寫作或形象,對觀念與知識的分享、傳遞或交換

1.製碼者2.作品3.解碼者

依傳達對象的區分:自我傳達、個人對個人的傳達、團體傳達、組織傳達、大眾傳達。

 

 

第四節 視覺設計與視覺文化

1920代法蘭克福學派「工業文化」觀點

「經濟」徹底殖民了「文化」

視覺文化自然形成於人類科學、經濟、政治、宗教與藝術之中。

 

一、視覺文化與生活品味

「文化」在廣義上幾乎與「生活」畫上等號。

透過文字與器物的結合才成為完整的「文化」。

 

文化的族群與表現形式

文化的族群:

1.原始文化   2.貴族文化   3.常民文化

 

文化的表現形式分3個部份:p22

1.物質的部份 2.人群的部份 3.精神的部份

 

二、視覺設計文化的發展

19世紀以來的視覺藝術發展

19世紀至今,視覺藝術的發展:

   1.主觀的觀察與表達

2.客觀的分析與批判

3.自我內在文化的反省

 

三、當代視覺設計文化的多元性

全球化現象

1.全球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過程

2.全球化的發展克服了時間和地理環境的限制

3.全球化是一個漸進的社會過程,往往不易發覺。

4.全球化的現象涵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

5.全球化深深影響我們的各種活動與行為。

 

全球化的視覺文化

1.藉由媒體對個人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2.強勢文化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3.藉由資本主義製造商的創造,變成全球性的商品。

商標設計 

歷史沿革下的文化發展

1.歷史沿革造就文化發展

2.中國文化成為薈萃亞洲文明的結晶

3.中國文化成為亞洲文明的傳播中心

 

(一)中西文化差異p24

   1.宇宙觀:中國:順應自然

西方:征服自然

2.倫理觀:中國:先人格而後學問

西方:為學問而學問

3.知識觀:中國:直覺體悟/重視實用

西方:崇尚理智/強調系統分類

 

(二)台灣文化的形成與認知

歷經過多次不同的殖民,在無數次的反省、包容、溝通之後,近期進入新外來文化介入的後殖民文化時代,更產生了多元的視角。

 

(三)文化藝術與產業發展

 

(四)影像在21世紀視覺文化的影響

當代視覺藝術的關鍵:攝影技術。

影像技術的革新,影響視覺藝術的發展方向。

 

媒體影像對視覺文化的影響

1.影像是一種擬真的視覺,透過媒體的誇大、包裝和設計,使觀者認同影像就是事實。

2.文化被影像化,文化的認知常常困陷於文獻、媒體的設計。

3.影像擴張使群眾逐漸失去原創能力被動機械性接收視覺訊息失去主導性與創造性。

4.影像大量複製已經使原創幾乎無法分辨,是不是原創也不再那麼重要。

 

20世紀藝術媒體的演變

20年代→藝術媒體實驗期

50年代→普普(pop art)藝術媒體期

80年代→尖端科技藝術(High Technology Art)媒體期

 

視覺文化的改變是後現代社會形成的一部份

1.藉由媒體科技的進步新的視覺文化融入數位思考

2.改變人類的生活模式

 

新媒體藝術:指的就是「數位視覺意象」,並且將之延伸到新藝術的範圍,語意當中更含攝著對於當代藝術以結合或運用「新科技」作為手段,對於「新科技」的運用與實驗,成為藝術表現的一種可能性。p27

 

圖發展演變的四個階段p28

1.描寫圖像時期

2.技術圖像時期

3.複製影像時期

4.虛擬影像時期

 

 

第五節 視覺設計實務的基本觀念

設計概念之特點可以從三方面呈現:p29

設計作業之思考程序→1.分析2.綜合3.評估

視覺設計屬於商業性的活動,目標的策略定位,決定視覺設計的方向。

 

呈現設計概念的三大原則p29

1.好的視覺設計建立在於業主有良好的互動

2.在符合設計條件下,設計之思考創意必須達到符合標準之最佳化。

3.創作理念的原點必須確保案子執行前、執行中、執行後,都能與業主或外界達到並保持圓滿。

 

 

視覺設計概念建立之方法與程序簡言之是必需依賴以下6點:p30

1.完整之業主溝通

2.客關之資料收集

3.過去經驗之參考

4.實際環境之衡量

5.自我能力之限制

6.設計目的為依歸

 

設計視覺化p30

視覺的創意造型、色彩、質感、技法

視覺化表現不是必然的成功因素,但卻是必要的基本因素。

 

順暢溝通乃設計成功之關鍵

 

設計從業者應備之就業能力與素養

設計實務需具備的就業能力分為幾個要項:p30

1.產業專業的知識

2.圓融的溝通能力與態度

3.對於專案工作的責任感

4.美感品味的敏銳度

5.創新創意的思考能力

6.多元跨界的知識與資訊力

7.適當的外語能力

8.自我學習與進修進步的能力

 

自我評量題目

一、設計的體系可以分為哪三部份,並請說明內涵及相互關係?p5~ p6

 

二、請說明視覺設計的實質內涵及良好之視覺設計應具備哪些特點?p15

 

三、何謂視覺傳達?p20依傳達的對象可分為哪幾類?p21

 

四、何謂「新媒體藝術」?p27

Ans.:新媒體藝術:指的就是「數位視覺意象」,並且將之延伸到新藝術的範圍,語意當中更含攝著對於當代藝術以結合或運用「新科技」作為手段,對於「新科技」的運用與實驗,成為藝術表現的一種可能性。

 

五、視覺設計實務需要具備哪些觀念?p29

Ans.設計概念之特點可以從三方面呈現:p29

設計作業之思考程序→1.分析2.綜合3.評估

視覺設計屬於商業性的活動,目標的策略定位,決定視覺設計的方向。

呈現設計概念的三大原則p29

1.好的視覺設計建立在於業主有良好的互動

2.在符合設計條件下,設計之思考創意必須達到符合標準之最佳化。

3.創作理念的原點必須確保案子執行前、執行中、執行後,都能與業主或外界達到並保持圓滿。

 

 

第二章 視覺設計的基礎理論

 

第一節 色彩學與色彩計畫

一、視覺設計的色彩表現p36

希臘的四原色論               1666年 牛頓色光三原色

火(白色)                    

水(黑色)                    

空氣(紅色)                  

土(綠或土黃)

 

色彩美感

色彩美感的直覺表現更能彰顯設計師的個人特色

色彩在生活上的功能

1.識別的實用功能以易辨醒目為主

2.產品識別功能

3.搭配造型帶來的心理、審美功能。

 

(一)色彩三屬性

   色彩三屬性為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表現的最基本原理

 

(二)色彩感覺p38

原色

色光三原色:紅、綠、藍

色彩拮抗論四色論:

色彩的視覺系統由紅黃藍綠四個顏色組成

 

色彩後像

注視著某個顏色一段時間後,視線移轉到白色區域時,成像會變成對比色的現象。

 

人眼對於光的感覺具有色彩的恆常性

 

1.冷暖感→色彩的冷暖感主要取決於色相。

2.軟硬感→

3.輕重感→

4.強弱感→

5.進退感→

6.脹縮感→

7.興奮感與沉靜感→

8.活潑感與憂鬱感→

9.華麗感與樸實感→

10酸甜苦辣鹹味感→

 

12色相環→約翰伊頓p39

色相配色原理

1.同類色調

2.鄰近色調

3.對比色調

4.互補色調

 

(三)色彩計畫與應用p41

 

第二節 基礎造型學與形態原理p42

一、美的形式原理p44

(一)對稱(二)韻律(三)漸層(四)均衡(五)調合

(六)對比(七)反覆(八)比例(九)統調(十)單純

 

二、視覺設計的形態概念

完形心理學p42

所謂「完形」即指完整的形狀,知覺首先感知對象的整體,而後關注到部份細節,細節的美感依然屬於整體,局部觀察後會產生統一的整體印象。

整體不等於個體的總合。

完形視覺法則的四大特色:

1.封閉性2.相似性3.接近性4.連續性

 

造型的分類與內容

1.具象與抽象的表現

2.點線面體的表現

3.寫實與不寫實的表現

4.感性與理性的表現

 

三、視覺設計的肌理與質感

(一)肌理的分類

1.觸覺肌理

2.視覺肌理:

 

(二)材料與質感的概念

物質材料能產生一種獨特的張力,材料之間不同的質感造成設計的差異

 

(三)自然與人為的材料表現

自然的材料能使人產生感情,加上創作者的造型與巧思,視覺設計的創作就發揮極大的視覺感受力。

視覺設計對材料與質感的創造力

視覺表現為主的產品在盡可能滿足材料性能時,人類的主動性能夠突破材料的制約,改變片面追求材料性能的行為,創造出適合人類造物的新穎材料。

 

四、視覺設計的技法運用

1.視覺設計的技法運用,顯現設計師經驗與能力

2.技術跟隨時代在進步,傳統方法和現代科技是並行而不相違悖,且依循設計者的觀念選擇應用。

 

(一)西方素材的特質

1.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真的科學技術,善的倫理人性,美的設計審美)

2.美的準則強調科學理論、理性的探索,追求理想的境界。

 

(二)東方素材的特質

1.東方美學具有靜觀、微觀的美學特質,不是如實呈現外在事物,而是尋求人與外在融合,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2.東方藝術的表現形式以線條為主體,搭配墨色的技巧控制。

 

技法與素材的展現

1.技法的展現起於對素材的應用。

2.素材的應用來自設計師的選擇與知識的攝取。

 

第三節 視覺設計與符號學p59

 

符號學的四個代表體系

1.皮爾士理論:以邏輯中心主義為代表的美國皮爾士理論體系

2.索緒爾結構主義符號學理論:以語言中心論和概念系統的停一性為代表的瑞士索爾結構主義符號學理論體系p60

1)索緒爾的符號學認為:符號學是研究既存在社會結構下,各種符號(sign)的科學

2)符號徵(signifier+符號義(signified)=單一的記號(sign

每個記號可以分為符號徵與符號義,

符徵代表如聲音或是紙上的記號,

符義是其代表的意義與觀念

 

3.歐陸符號學理論:法國符號學家、結構主義批評家格雷馬斯的歐陸符號學理論體系

4.一般符號學:義大利符號學家艾柯的一般符號學體系

 

語意三角及三種記號類型

索緒爾             →符號徵 + 符號義                   =單一的記號

奧登與理查的語意三角→象徵   + 指涉內容思想內容 + 指涉物 =單一的記號

皮爾斯的語意三角   →能指   + 所指             + 指涉物 =單一的記號          

 

皮爾斯認為語意三角就是符號三元一位模型,並將記號分為三種類型:

美哲學家皮爾斯提出將記號分成三種類型與定義p60

1.圖像記號

2.指示記號

3.象徵記號

 

設計創造商品的符號價值p62

商品的兩種價值

1.物的價值:指商品的功能品質和效能商標設計

2.符號價值:由設計、廣告、顏色、品牌等塑造產生的價值。

 

針對符號學的相關研究約略分為5

1.圖像符號意義轉換的相關研究

2.應用符號學理論轉換藝術之研究

3.應用圖像符號詮釋視覺設計之研究

4.符號學理論探討之研究

5. 應用圖像符號導入商品研究

 

符號學在當代設計的應用

符號得認知

主體與客體之間符號資訊的認知與詮釋,運用造型的差異性賦予符號意義。

 

標誌設計

1.標誌設計需呈現標誌的四種功能特性:知識性、促動性、價值性、系統性。

2.標誌設計注重「方法」的思考,藉由邏輯研究達到傳達的目標。

商標設計 

 

應用符號學於當代設計

1.設計應考量符號的視覺與認知性

2.依循視覺心理學的思考模式,利用造型、色彩構成表現,達成更為精確客觀的傳達目標。

 

第四節 視覺設計與傳播理論p67

馬歇爾麥克魯漢,加拿大著名哲學家及教育家是現代傳播理論的奠基者,其觀點深遠影響人類對媒體的認知。

麥克魯漢的媒介觀(1/5

1.媒介及訊息

2.媒介是人體的延伸

3.媒介就是信息

4.媒介有「冷」「熱」之分

5.媒介是導致社會變動的最強大力量

 

馬歇爾麥克魯漢把西方歷史分成四大時代p69

以「傳播媒介」為標準之西方歷史分期

(一)口頭傳播期:

(二)文字時期:古希臘羅馬時期開始後2000年,文字及出現

(三)印刷時代:

(四)電子時代:(電傳時期)

 

冷媒介與熱媒介

 

熱媒介排斥,只延伸一種感覺,並使之具有高清晰度,高清晰度是充滿數據的狀態。

冷媒介包容,它是低清晰度的,需要人的感覺器官去填補。

 

媒介四大律

強化(amplify)

削弱(obsolesce)

重拾(retrieve)

轉化(reverse)

 

<![if !supportLists]>    <![endif]>四大律可視為對媒介的影響與發展所提出的四大問題,不論是何種媒介,對社會及生活所產生之任何效應,均可由此四點切入探討。

 

媒介內容與使用的關係

 

*使用者即內容:使用媒介的人決定了媒介的內容。

*媒介即人體的延伸,是「致使發生」的媒介,而不是「致使知覺」的媒介。

*所有媒介於混合使用中,產生最極致的變革,就是文字文化與口語文化的相遇。

 

麥克魯漢對媒介的解讀(參考連結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29/29-24.htm)

 

*輪子是腳的延伸。眼睛是書本的延伸。

*後視鏡:過去的已不再來,我們透過後視鏡看現在。我們用後退的方式走入未來。

*電波衝浪:電子迴路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複雜。訊息,已風馳電擊的速度排山倒海地傾向我們。

*你是誰:在電子傳播的環境裡,少數團體不再能被圍堵與忽視。新的環境逼著我們去獻身和參與。我們根本不可能不與別人密切交往,相互響應。

 

 

第五節 視覺設計與行銷策略p70

馬斯洛的需求階級論

動力性需求→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愛和歸屬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實踐的需求

匱乏需求 →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愛和歸屬的需求、自尊的需求

認知性需求→人類對觀察到的事物所賦予的意義

審美性需求→美規律和感官經驗的欣賞

存在需求 →人類對觀察到的事物所賦予的意義、美規律和感官經驗的欣賞、自我實踐的需求

 

 

麥卡錫的行銷4P理論p70

1.產品策略(Product strategy商標設計

2.價格策略(Price strategy

3.配銷策略(Place strategy

4.推廣策略(Promotion strategy

 

 

一、設計是滿足需求的造型活動

 

二、商業性的視覺設計必須符合行銷規劃

(一)設計行銷策略

 

行銷市場

行銷→依目標市場區隔→

無差異行銷、差異化行銷

影響消費者市場區隔變數

(二)目標市場

1.地理變數

2.人口統計變數

3.心理屬性的變數

4.行為變數

 

(三)消費者角色

1.發起者

2.影響者

3.決定者

4.購買者

5.使用者

 

(四)產品生命週期

1.導入期

2.成長期

3.成熟期

4.衰退期

 

(五)行銷效果的評估指標→行銷目標所達成的情況

1.市場佔有率

2.顧客滿意度

3.產品品質

4.適時性

5.正確性

 

三、商業性的視覺設計需理解品牌意義p73

(一)品牌的意義

1.品牌源起於挪威語,原指「烙印」,也就是在家畜身上烙印標記。

2.品牌就是一個名字、名詞、符號或設計,或是上述總和,目的是要使本身的產品或服務有別於競爭者。

3.品牌包括「品名」與「品標」

(二)品牌的內涵

品牌可依其來源區分為

「製造業品牌」→「全國性品牌」

「流動業品牌」→「私人品牌」

 

品牌的策略上通常可區分為四種不同的品牌策略

1.產品線延伸策劃

2.品牌延伸策略

3.多品牌策略

4.新品牌策略

 

(三)品牌與情感設計

情感設計主要的意義起源於蘇刪‧朗格 認為情感表現美學涵養:

1.人類的情感表達是需要依賴情感符號

2.某種情感概念的形象性表達,即表現者對某種更為廣泛的情感呈現。

 

唐納諾曼把情感區分成以下三個層次:

1.本能層次→外觀

2.行為層次→使用的樂趣

3.反思層次→自我形象、個人滿足、記憶。

 

臺灣設計界進年將情感設計研究區分為3

1.應用網頁研究

2.應用轉換於數位空間

3.設計應用於產品

 

(四)情感設計的心理層次p76

李奧納‧泰格 →由視覺設計中了解產品引發人的愉悅層次,是相當重要的。

愉悅層次可以區分為以下四種:

1.生理的愉悅

2.社交的愉悅

3.心理的愉悅

4.理念的愉悅

 

(五)情感設計的溝通方式p77

情感與產品的存在關係,可以將情感分成三層面來探討產品與情感間存在的關聯與其內容如下:

1.情感碼

2.功能碼

3.傳達碼

以人為本的情感設計強化產品認同感

 

 

第三章 視覺設計的發展脈絡

 

第一節 從傳統到現代主義發展脈絡

一、維多利亞風格(英國,1837~1901

是工業革命、產品大量生產後,尋求世界市場的時代。

1841年由於攝影術、石版印刷發明,該風格透過雜誌、報紙傳遞而拓展。

是對過度追求機械美學的反動,透過殖民地文化影響全世界。

圖案與物件豐富,凸顯繁瑣、華麗的裝飾性。

 

二美術工藝運動(英國,1850~1900

認為華麗裝飾透過大量生產,變得粗糙,降低了生活品質。

企圖結合美術、工藝與大量生產,以創作比較好的手作物件。

結合歐洲裝飾結構美學與東方強調隱喻、意境的概念,影響後代國際主義、現代主義。

 

三、新藝術(1890~1905

新藝術脫離歐洲繁複、具象的作風,挖掘了歐美抽象幾何的美感。

將抽象線條幾何和寫實影像結合一起,進而將寫實圖像抽象化。

沒有漸層、色階,強調簡潔、現代的設計風。

趨向完全平面式的表現,貼近當代視覺設計國際主義風格。

 

四、未來主義(1900~1930

是藝術史上第一個以企業化角度來經營操作的派別。

不同於過去唯美、寫實的作風,由抽象幾何構成純粹性美感。

時間性的表現、機械化律動,均可呈現在同一畫面中。

常把文字當作圖像,強調點、線、面及幾何的結構表現。

美感來源不再僅止於美術館,生活周遭隨處都能品味。

 

五、維也納分離派(1914~1920

將傳統歐洲寫實藝術與21世紀抽象幾何風格巧妙結合。

寫實藝術鑲嵌平面化裝飾,產生了衝突的美感,以巧妙的構圖及色彩,化解衝突,達成協調。

此風格表現作品呈現強烈裝飾性,富情境、具有故事性的象徵意涵。

 

六、構成主義(1900~1930

以結構和線條為主要的元素,以水平線和垂直線的縱橫編排為重點。

強調點、線、面構成的視覺引導動線。

文字精簡、色塊乾淨、幾何切角,圖像僅具輔助表現的功能。

以機能為主要考量,去除多餘裝飾與材料,產生機能性美感。

 

七、達達主義(蘇黎世,1916

強烈的虛無主義,代表對傳統理論、威權、完形美學的反動與嘲諷。

顛覆過去邏輯性、規則性的創作方法,產生啟發,激起創新。

拒絕約定俗成的藝術標準,強調現實物品也可成為藝術,將遊戲、詼諧、隨興呈現在作品裡。

 

八、風格派(荷蘭,1920

剝除所有平面設計的特徵,以水平線、垂直線為主,色彩單純。

去除複雜圖案,將物品極簡化,強調次序、理性及現代化。

呈現穩定、簡明、冷峻的氛圍。

 

九、包浩斯(德國,1919~1933

當代設計理論的建構,幾乎由包浩斯教育開始有完整的系統。

強調理性及機能主義,結構與圖形均依機能而調整,對建築學影響深遠。

推行模組化,將美觀、實用的產品規格化後,大量生產。

 

十、青年風格(1913~1940

強調青年活力及生活節奏感。

倡導自然輕鬆的表現方式,將生活周遭的事物納入視覺設計的創作裡。

融合歌德、羅馬字體端莊穩重特徵,增加柔和感性線條,設計新的手寫體字形。

貝倫斯為AEG(德國電器公司)做的平面設計,強調辨識度,影響後來的企業形象塑造。

 

十一、瑞士風格(1936發展)

以直接傳達旨意作為設計的最高宗旨。

強調排列和順序,將平衡、對稱、比例、對比、互補,以高度理性方式融為一體。

讓攝影影像原始呈現,直接與文字結合,清晰表達主題。

極簡風格中,呈現精準、細緻的質感,具有強烈現代感。

 

十二、裝飾藝術(1925~1939

裝飾藝術是對古典主義、歌德主義及新藝術的反動,主張機械化的美。

非洲木雕的明快簡練,給了設計師極大的啟發,作品常具有強烈的幾何風格。

古代圖像透過新美學概念,精簡化原有的具像裝飾,而有新的呈現。

十三、瑞士學院風格(1950~1970

 

十四、美國(1945~1960

十五、德國(1945~1960

 

十六、普普藝術(Pop Art)(1960

是一種消費文化藝術,具有通俗流行的特性。

由生活出發,把日常現實原貌帶入藝術中,強調生活即是藝術。

認為藝術目的在感動人,詼諧、俏皮亦可納入,不盡然是嚴肅的表現形式或內容。

消費文化對生活的影響,以直接的表達模式呈現在作品裡,打破精緻藝術與通俗藝術。

十七、歐普藝術(op Art)(1960

常以精密的直線或幾何圖形,表現造形的流動感,利用疏密、漸層排列造成動態感,創作律動的視覺效果。

摒棄主題,應用幾何形體或基本造型,創造實際上靜止不動,卻有奇妙動態引導效果的畫面。

運用人類的錯覺,模擬視覺的動感,是純粹視覺的藝術。

十八、新浪潮風格(1970

強調解構及多元化,將結構分解,再重新隨機組合,開創新的設計方式。

破壞機能,整體的意象及氣圍才是傳達的重點。

 

十九、近代重要藝術史重要議題(1960年之後)

 

 

第二節 攝影術的發展脈絡

一、攝影術萌芽時期的意義

現存最早的照片,在1826年由尼埃普斯(N.Niepce)拍攝。

達蓋爾法(Louis Jacques Mand Daguerre)繼續尼埃普斯的研究,1839年宣告攝影術誕生。

早期底片以玻璃作片基,後來,美國柯達公司改良了底片,出產柔軟、可捲繞的膠捲。

底片依片幅大小分為4×5英吋單張軟片、120型及135型。

 

二、影像複製的新時代

單眼相機取景來自鏡頭,較為精準;雙眼相機取景框與拍照鏡頭是不同的位置,成品有些差異。

班雅明《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提到,因應新技術的產生,攝影與電影成為新的藝術形式。

拍照並非單純的複製,過程裡加入拍攝者想法。如此個人性的自我表現,提高了作品藝術性。

 

三、後現代以後的影像發展

單眼、DC、輕單眼相機可更換鏡頭,單眼功能齊全,DC簡便,輕單眼少了反光系統。類單眼具有單眼光圈、快門等功能,但不能換鏡頭。

攝影由原本取代繪畫,日趨專業,增強了藝術性,到後現代更為多元。

若為個人表現的攝影創作,應著重對議題的了解,運用構圖傳達概念。

商業性攝影則須重視器材設備,燈光尤其重要,務求清晰,表現質感。

 

四、近代視覺影像的發展

攝影由純粹影像記錄,轉變成為藝術家繼繪畫後所使用的創作媒介。

在數位時代,攝影除了原本的複製功能,還增加了創造性。

多觀察、發現人生的百態,從議題、構圖、色彩的搭配,創作好的攝影作品。

 

五、臺灣數位影像藝術的發展

不同於過去沙龍、唯美的攝影風格,台灣現代攝影較強調意象、主題,於作品中傳達自我概念。

李小鏡、阮義忠、張照堂、關曉榮等人的攝影創作,啟發當代台灣攝影從業者持續觀察社會,尋找議題。

 

 

第三節 電腦繪圖之發展脈絡

一、電腦繪圖之發展

1.電腦繪圖的應用最初用於科學工程繪圖以運算的功能為主

2.第一個電腦圖象是1952年美國BEN F. LAPOSKY的製作。

3.第一個電腦繪畫的作品是1960年於德國由K. ALSLEBEN W. FETTER發表

 

1970~1980

1.1970年,電腦繪圖處於最原始的線條計算描繪階段。

2.1980年代前期,PCMAC電腦的出現相互競爭造成技術層面的快速躍進。

 

1980後期的電腦繪圖

1. MAC電腦改良繪圖技術強化版面製作與各形式快速檢視版面的強大功能。

2.電腦繪圖的發展減輕排版者的工作負擔甚至取代了傳統排版工人的作業模式

 

電腦繪圖的變遷歷程

1970年代 :個人電腦與初步繪圖軟體出現

1980年代 :近化為整合聲音、影像、文字和動畫的軟體科技。

1990年代:網路、3D虛擬實境的創造,電腦已經成為視覺思考和設計標準工具

 

二、電腦繪圖應用之脈絡

展覽與競賽帶動電腦繪圖之應用發展

1.電腦繪圖技術與設計師的創意構想共同演進,各項展演活動帶動全球視覺設計的多元發展。

2.ACM SIGGRAPH(美國計算機協會計算機圖形專業組)組織定期召開會議、贊助展演,帶動電腦繪圖發。展

 

電腦繪圖的影像特色

1.物件重複2.規則性3.裝飾性

1.複雜之影像合成2. 生冷的質感

1.超現實的組合2.特殊效果

 

排斥新藝術創作表現形態者所持之理由

1.電腦繪圖藝術作品創作過程之機械性。

2.電腦繪圖藝術作品之複製性。

1.無法接納艱深的邏輯思維模式和數理背景的理解探索方式。

2.受「藝術歸藝術、科學歸科學」的舊美學思潮影響,未能體會當今藝術形式多樣性、多元性及多變性的全方位自然美學新理念

 

三、電腦繪圖在藝術上的發展

四、電腦繪圖對視覺藝術與設計之影響

   視覺設計與視覺藝術

*視覺藝術是一種具有審美價值的手段,包含技巧和思考的實體與行為目的在製作與生產。

*數位藝術就是藉由電腦繪圖的高效能數位運作技巧所呈現的美感形式。

 

藝術之價值

*藝術的價值,來自情感的抒發,其中包含著時代的根本精神。

*因應現代的科學進步與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藝術更加追求以理性思維探索自然與人性本質的美學。

 

(一)電腦繪圖使傳統繪畫藝術的意義重新定位

1.以電腦藝術創作之思考面論點

*電腦藝術與傳統藝術同樣以藝術為本質的思考。

*電腦藝術的定位性、原創性、內在的思考仍具有藝術特質。

*電腦會縮短創作者將意象感覺視覺化的思考過程。

2.若從創作之過程而言

 

3.若從藝術創作之過程來看

*觀者無法真實去體認創作的執行。

*電腦藝術與傳統繪圖只是使用了不同的創作工具;前者較難捉摸創作軌跡後者相對較易看清。

 

4.電腦藝術的創作結果論點

*數位影像的拷貝重複性是最爭議點,其拷貝功能與傳統畫技術相似。

*電腦的數位複製效率高複製品與原創品較難區別分辨。

*電腦藝術的原創性和唯一性遭到質疑,可從素材的選定和做品的加工來增加認定性。

 

數位影像對藝術創作的意義

*數位影像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工具。

*藝術的表現工具沒有好壞,數位影像的藝術價值視藝術創作者所表達的內涵與形式而定。

*數位影像也是一種藝術表現。

 

(二)應用電腦進行視覺藝術創作之思維

1.新美感之提升

2.數位藝術需有創新的視覺印象

3.風格建立為藝術創造之本質

 

(三)電腦繪圖對於藝術創作之影響

 

(四)數位藝術之發展性

 

五、視覺設計是一種「訊息」的創造

視覺設計以傳遞訊息為目的

*視覺設計本身屬於一種「訊息」的傳遞媒介。

*視覺設計藉由符號讓人產生觀念的聯想進而了解其所代表的意義。

*視覺設計和視覺藝術透過特有的技術加工轉化形成新的創作,運用美感來傳遞訊息。

 

視覺設計作品的接收理解

*圖像符號(iconic sign)和文字符號一樣必須經過學習才能了解其意義。

*影像、圖像的意義是依附在社會的定義之下。

 

 

技術性圖像

*技術性圖像(technical image)是指由電腦為主的相關設備所製作出來的圖像。

*技術性圖像與傳統圖像的不同之處,由於它們是經由文章(文字)的轉化而來。

 

 

視覺訊息的三個階段

1.傳統圖像:真實世界的轉化。

2.文章(文字):傳統圖像的轉化。

3.技術性圖像:文章的轉化,藉由機具所創造。

 

 

第四章 視覺設計的方法學

 

第一節 視覺設計方法概說

1.設計應重視方法

2.視覺設計最缺乏完整的設計方法運作模式

3.三段式設計方法極適合視覺設計

三段式設計方法,透過『構想階段、發展階段、表現階段』,三個階段來完成設計工作,是較為合乎經濟效益

4.使用完整的設計方法模式,可以幫助創意設計思考行為

 

一、設計方法與設計品質

(一)設計品質依賴健全的設計方法

(二)設計方法的根源在設計思維方法

     設計方法在視覺設計的建立上,主要依賴在思想方法體系之塑造,因為一切文化行為模式之建立皆由思想方法為起點,其階段發展如下:

     1.思想階段

2.概念形成階段

3.行動表現階段

4.具體成果階段

5.傳遞記錄階段

6.文化模式建立

 

二、設計方法論之內容論述

(一)設計方法與思維方法

(二)人類思維發展-科學方法

1.觀察、實驗、調查、統計-搜集事實

2.分析、綜合、比較、分類-進行研究

3.抽屜、概括、想像、假設-形成觀念

4.歸納-追求真理

5.類推-追求真理

 

(三)人類思維發展-哲學方法

普遍性方法列舉為

1.懷疑、批判

2.反省、演繹

3.思維、辨證

4.直覺、實證

5.統整

 

第二節 傳統設計方法

傳統(21世紀前)設計方法的發展階段

一、工匠生產階段:技術藉師徒相傳,屬藝術家創造階段。依一定形式發展,保持特定風格。

二、設計者誕生階段:有品味美感的藝術家憑個人經驗美感,經由圖面思考進行修改,將設計引導到「思維」的階段。

三、製造分工階段:設計物的製造透過不同功能的部分生產,使設計之構造複雜化。

四、工業生產階段:機器加入生產行列,產品設計更顯重要,製造與設計的分工也使設計方法更                 為複雜。電腦化與系統化生產階段。

1.創意上

2.內容上

3.人員上

4.思維架構上

 

 

回應